黑色大丽花被杀之谜(3)
2015-11-26 鏉ユ簮锛毿∥髡 浣滆咃細未知
那封邮件把警齤察搞得一头雾水,他们不知道邮件到底是凶手寄来的,还是新闻界为了炒作而施放的烟幕弹。关于这个疑问,就连参与这件案子的警齤察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其实新闻界有明显的作秀行为,因为发现那起邮件后,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竟相刊登出关于那封信件的消息:“‘大丽花案件’惊现神秘信件,通讯录提供众多线索”;“来信挑衅,‘大丽花’凶手胆大至极”;“杀人者戏弄警齤察,从邮件中寄来线索”……
但是《KTTV》记者托尼"瓦尔德兹在查证当时的资料时却发现,马克曾经伊丽莎白生前帮助过她。马克不仅在“佛罗伦萨花园”夜总会拥有大部分股权,而且在“玫瑰花池”夜总会中也有股份,“玫瑰花池”夜总会就在伊丽莎白失踪前夜入住的比尔特莫旅馆的南面。对此,托尼·瓦尔德兹进行了推测,他认为伊丽莎白离开了比尔特莫旅馆后,去了“玫瑰花池”,她可能去找马克了。马克应该是她生前见到的最后一个人,由此看来,他的杀人嫌疑最大。
可是,尽管在《先驱快报》社收到的神秘邮件中发现了马克的通讯录,但他却从来没有被列为正式嫌疑人。托尼·瓦尔德兹透露的情况更让人感到惊诧,因为马克曾经对前来调查他的警探说过这样的话:“关于‘大丽花案件’,不管我是否知道一些情况,如果你们继续怀疑我是凶手或者帮凶的话,我倒要去问问洛杉矶警齤察局的调查员们,我曾经不止一次地给他们塞钱,他们从来就没有起诉过我。否则的话,大家都别想好过。”马克的话未免有不打自招之嫌,但他既然敢有恃无恐地说出来,当中多少是有些缘由的,肯定不会是空穴来风。
至此,警齤察对他的调查也不了了之了,马克依然做着“佛罗伦萨花园”夜总会的老板。
几十年过去了,马克·汉森仍然没有在关注这起案件的人眼中逃脱杀人的嫌疑,但他仍然像以前一样活得逍遥自在。
关于马克向警齤察行贿一事,曾参与过“大丽花案件”调查,后来做了作家的约瑟夫·万巴颇有感慨:“酒吧老板通过行贿,居然能干预市、县、州等职能部门以及联邦官员的工作,这简直令人不可思议。” 约瑟夫和众多参与案件调查的警齤察一样,深切体会到他们对许多事情都无能为力,这也许是钱大于法的社会的通病吧。
6、扑朔迷离
随着时间的推移,“黑色大丽花”案件逐渐失去了当初的轰动效应,**的首次抓捕行动也暂时告一段落,但“黑色大丽花”的故事本身的神秘性并没有因此而减弱,关于她的各种传闻也没有因此而降温。
警方一直在努力侦破此案,当时身为警探的拉尔夫"阿斯德尔在专案组成立几天后,被调来负责侦破这起谋杀案,拉尔夫始终坚信,他曾经和真正的凶手打过交道。
接手案子后,拉尔夫曾接待了一名目击者,目击者声称,他住在诺顿大街附近,某天晚上他出门倒垃圾,见到一个形迹可疑的人,当时那个人在一辆浅色的汽车旁边,好像在往车外拖东西,而第二天早上,伊丽莎白的尸体就在那人停车的地方被发现了。
无孔不入的新闻界再一次闻风而动,对此事进行了大肆报导。对那辆汽车的描述很快就出现在报纸上,而且详尽有加,拉尔夫不希望新闻界那样做,但新闻界依然我行我素。
拉尔夫始终认为这件案子中有诸多疑点,于是他走访了许多伊丽莎白生前的朋友。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追查,他终于找到了一个令人怀疑的对像,那个人是厨师,他工作的餐馆就是伊丽莎白经常光顾的那家,而餐馆距离尸体被发现的地点仅仅一英里之遥。
在见到那位厨师之前,拉尔夫去了那家餐馆的厨房,希望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厨房里的洗涤槽让拉尔夫十分感兴趣,它是个很大的长方型水槽,大概有2米长,近1米宽,槽的里面非常光滑,打开水龙头冲洗后,槽里的细小残渣可以迅速从出水口流出,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这看上去恰巧像一个切割尸体并排干血液的理想场所。另外还有一点令他非常怀疑,就是在伊丽莎白身上发现的一些纤维丝,和餐馆厨房里板刷上的纤维丝十分相似。
于是,拉尔夫找到那位厨师进行询问,问他有没有汽车,厨师的回答非常爽快,这出乎拉尔夫的预料,他原以为那个家伙要狡辩。厨师不仅承认自己有一辆浅颜色的汽车,并且领着拉尔夫去看了那辆汽车。但在拉尔夫眼前的却是一辆深颜色的汽车,刚刚喷过漆,甚至还有些粘手。这是为什么呢?厨师为什么把浅色的汽车漆成深颜色呢?
非常不幸的是,这一关键的证据已被篡改,拉尔夫的调查同样没了下文,他不能仅仅因为厨师刚巧把车漆成了深色而起诉他。
此后,**又挖出了几条线索,但都因为缺少物证而作罢。
时间到了1975年,多事的新闻界捕风捉影,再次爆出冷门,在电视台播放了一个有关“黑色大丽花”的专题节目。恰在此时,侦探长丹尼也收到一封提供线索的信件,信是从加利福尼亚英格尔伍德**局寄来的,寄信人是当时在**局任局长的威廉·肯尼迪,他在信中提到一名嫌疑人与这起案件有关。早在1947年,“黑色大丽花”案件发生后不久,他就向当时“黑色大丽花”案件的调查组组长哈里·汉森提到过**队伍中有一名可疑人物。
当时,威廉曾对哈里·汉森说过,他觉得自己队伍中的一名警官十分可疑,因为1947年1月15日那天,伊丽莎白的尸体被人发现,而那个警官16号那天没来上班。另外,据威廉说,此人声名狼藉,喜欢追求女色,他的行径为同僚所不齿。
丹尼马上对他展开了调查,资料显示,那人在进入**队伍之前,曾经做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屠夫,这让丹尼大为吃惊,那名警官当过屠夫的经历和伊丽莎白的尸体被肢解是否会有某种联系呢?会不会是他肢解了伊丽莎白,然后又把尸体挪到了诺顿大街?
威廉信中提供的线索让丹尼倍受鼓舞,虽然他获得这条线索时,轰动一时的“大丽花案件”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可以想象,在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罪犯有足够的时间把所有的证据全部毁掉!但丹尼仍然信心十足,他经过多方打听,终于辗转找到了那名警官的妻子。丹尼给她打电话,请她回忆“黑色大丽花”案件发生前后她丈夫的活动情况。
警官的妻子按照丹尼的提示回忆了案发后丈夫的举动:“他连续两天都没有回家,16号那天早上,他回来了,可回家后他就神色紧张地冲洗汽车,连汽车的行李箱都冲洗了,当时我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没完没了地冲洗汽车,他很不耐烦地白了我一眼,没有搭理我,继续不停地冲洗,我很不高兴,于是就和他吵了起来,我们两个吵得很凶。吵完架,他又开车离开了家,从那天开始,他就再也没回家,我也再没有见过他。”电话那头,警官的妻子沉默了。
听了这些,丹尼觉得仿佛看到一线曙光,他对警官的妻子说:“亲爱的太太,还有什么可以告诉我的吗?我想了解更多的情况,比如说一些细节,请您告诉我。”
但是她的回答令丹尼感到很失望:“不,我不想再给你说什么了,我都快伤心死了,我没有和他离婚,但我不知道他跑哪儿去了,一直到现在,我都没有他的任何消息。”
丹尼只好暂时就此作罢。
一个星期后,丹尼试图找到她再了解一些情况时,她却和她的丈夫一样神秘地失踪了。她搬家了,电话线拆了,没有留下任何联系方式,从此音信全无。又一条线索中断,丹尼为此颇为懊恼。
很多年过去了,人们非但没有忘记一袭黑色衣装的美貌女子伊丽莎白"肖特,反而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起谋杀案,但杀害“黑色大丽花”的真正凶手始终没有浮出水面。
民众、媒体和警方都对这起案件做出了各种各样的推测:凶手杀人的真正动机是什么?他又是怎样认识伊丽莎白的呢?或许他根本就不认识她?
7、山重水复
时光的车轮不断向前推进,到1977年,“黑色大丽花”这起谋杀案已经过去了整整三十年,一切早就已经事过境迁,日新月异的洛杉矶已经不再是昔日的容颜,伊丽莎白生前曾经住过的地方——马克·汉森的宿舍也被夷为平地,即便当初伊丽莎白住过的房间里还残留着一些证据,也再无从找寻了。
在拆房子前,就有热心人打电话给**,提议**应该蹲守在拆房子的现场,因为房子里隐藏着“黑色大丽花”案件的相关信息。**们去了拆房子的现场,但他们一无所获。
不管如何,“黑色大丽花”案件始终是一个谜团困扰着关注这起案子的业内外人士,作家约翰·吉尔莫、约瑟夫以及关注这起案件的人们一直在竭力寻找线索,试图侦破此案。
时间的跨度在一天天拉长,虽然到了20世纪80年代,约翰·吉尔莫却始终没有忘记“大丽花案件”。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一个名叫杰克·安德森·威尔逊的人。杰克又高又瘦,他的背驼得很厉害,佝偻着身子,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约翰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喝得酩酊大醉,他的样子有点亢奋,又有点恍惚,就像刚刚注射过毒品。杰克留给约翰的印象是看上去很不聪明,但却一点也不愚蠢,他似乎随时在偷窥别人,随时要讲出什么秘密,又随时准备拔腿就逃。约翰看出,杰克完全是个不务正业的家伙。情况的确如此,他在**局留下的犯罪档案,长达一英里,可以称得上罪恶累累。
在酒吧里,约翰直接对杰克说:“嗨,老兄,是时候了,我想跟你谈谈关于‘黑色大丽花’这起案子,有个家伙说你对此事毫不知情,却故意装出知道内幕的模样,可我看你了解得比他多多了。怎么样,如果有兴趣的话就过来陪我喝一杯,我请客。”听到这些,杰克摇摇晃晃地走了过来。于是,约翰偷偷打开录音机,和杰克攀谈了起来。
刚开始,杰克说话还小心翼翼的,对“大丽花案件”讳莫如深,对约翰提出的关键性问题避而不谈,但渐渐地,他就进入了谈话的主题,约翰没想到他对“黑色大丽花”案件竟然如此清楚,说起来滔滔不绝、如数家珍。
杰克说自己有一个来自印第安纳波利斯的朋友,这个人是个女演员,约翰感觉到这个家伙在开始编故事了,但杰克后来的话让约翰震惊。
杰克说那个女演员杀死了伊丽莎白,并且绘声绘色地向约翰讲述了作案的过程,在描述过程中,他一会儿使用第一人称,一会儿使用第三人称,并且闪烁其辞,不断停顿。约翰毫不在意杰克讲的这个故事情节的混乱,终于,他听到这段有价值的细节:“我的那个朋友把伊丽莎白杀死后,将她的尸体笔直地放在浴缸上,用绳子捆住了她的双脚,然后把她的手向上抬,固定在水龙头上,控干了她身上的血。”
由此,约翰认定,杰克对谋杀手段的描述和尸检报告中未公开的细节完全吻合。此外,由于长期对各起凶杀案的关注,约翰敏感地发现,杰克描述的谋杀方法和1946年发生的一起谋杀案非常相似。
1946年,一个名叫乔吉特·鲍尔多夫的20岁的姑娘惨遭强奸并因窒息而死,那起案件没有在社会上引起什么反响,但它和“大丽花案件”有一个共同点:这两起谋杀案的作案手法是相同的。
当时,**并不认为这两起案件之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约翰则认为事情不会如此巧合,因为当时曾有目击者提供线索,说杀害乔吉特的凶手是一个瘦瘦高高的男人,而且这个男人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走路一瘸一拐——这和杰克的外貌特征非常吻合,于是,约翰推断:杰克·安德森·威尔逊就是杀害乔吉特"鲍尔多夫的真凶。
根据得出的结论,约翰在1982年和洛杉矶警方取得了联系,希望他们能够将杀害乔吉特的凶手杰克绳之以法。然而,嗅觉灵敏的新闻界很快又得到了消息,正在**策划和杰克见面的时候,《先驱快报》再一次闻风而动,在报纸上登载了一篇约翰关于“黑色大丽花”案件的工作专访。受到惊吓的杰克开始变得谨小慎微,并且逐渐疏远了约翰,对约翰提出的问题更是三缄其口。
**对杰克进行了立案侦察,正当他们打算传杰克录口供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杰克在廉价旅馆的房间里被大火烧死。
**感到非常蹊跷,杰克怎么会在这个时候出事呢?难道是有人想毁掉杰克灭口?还是他畏惧将受到的惩处而自焚?这一条线索又中断了。
人们眼前的“黑色大丽花”案件仍然笼罩着一团迷雾。假如只有杰克知道这起案件的谜底,那么,这个谜底大概也只能随他化为飞灰了。
8、悬而未决
50年过去了,“大丽花案件”逐渐在人们心目中成了一道凄惨的风景,一段尘封的记忆,一个未解的谜团。然而,这起曾经轰动一时的谋杀案还能峰回路转吗?屈死的灵魂还能昭雪吗?记者哈尼斯克的回答是肯定的,他认为应该从伊丽莎白最后出现的比尔特莫旅馆开始着手调查,打破以往的定论,一切推断从比尔特莫旅馆重新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