杩斿洖

失传的营养学:远离疾病

鐩綍
第三部分 第2章 人为什么要长成这个样子
上一篇   没有了 杩斿洖鐩綍 没有了

  第2章  人为什么要长成这个样子
  通过我这样讲解您有什么感觉?一定是觉得很乱很复杂,我在刚开始学医的时候也是这样的感觉。很乱很复杂,甚至抱怨人为什么要长这么复杂,搞得学起来这么麻烦。您多读几遍,再对照着您自己的身体,就会大有收获的。其实我经常思考一个问题,就是人为什么要长得这么复杂,后来我发现一个天大的秘密,一个人们一直以来搞不清楚而经常讨论的话题,那就是“人为什么活着”。
  总体来讲,人是由十大系统组成的(图37)。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存在的意义在于给身体提供氧和营养,没有它们人就不能活着,它们是为了活着而长的,而不能回答人为什么活着。循环系统是为了运输氧和营养给全身各细胞,同时把各细胞产生的废物运走,主要运到肾脏排掉,所以也是为了活着而长的。泌尿系统排泄人体的代谢产物,也是为了活着而长的。上述这四个系统要想正常运转且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毫无疑问需要调节系统,所以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作用就是对各系统进行协调。这么多系统在忙碌着,就怕受到打搅或干扰,所以免疫系统就出现了,任务就是使身体免受各种不良因素的干扰。所以上述各系统都是为了活着而长的。
  那么剩下来的还有三个系统,感觉器官、运动系统和生殖系统。活着就是为了看东西?为了听声音?为了闻味道?为了品尝美味?显然说不过去。运动系统呢?活着就是为了运动?即使是运动员也会否认这种说法。那就剩下最后一个系统了——生殖系统。活着就是为了生孩子?这种说法即使在古代就已经被否定了。有人曾说,“孩子是婚姻的副产品”,从现代生活中,更可以看到活着显然不是为了生孩子,即使在中国,很多家庭结婚后甚至都不要孩子。这种现象在一些欧洲国家更普遍,以至于德国都担心因为他们的国人不生孩子可能导致德国将来有一天会全部被外来人口侵占。
  那么人为什么要长这么复杂呢?其实人的全身器官如此复杂如此高效运转都是为了一个器官的活动,那就是您的大脑的工作——思想。所以人一定要有思想,没有思想观念的人,我们常说他是没脑子,一句成语很形象,称他们为“行尸走肉”。人体本身就告诉我们,人一定要有知识、有思想、有观念。人活着就是为了传播知识。传播思想观念,人是一个流动的思想体。
  后记
  一直以来我有一个梦,这个梦在我看来是极其伟大的,而在别人看来则是过于天真过于痴心妄想的。这个梦就是,有一天我要治好天下所有的病人。
  在医科大学学习了五年,就算是自我面壁思道,1800多天也应该悟出一些东西了,何况是有师教导,“象牙塔”里镀金。其实却不然,当我第五年在医院实习面对患者的时候,我才知道我是多么无能。不光是我——您一定要相信,我是一个学习很认真的好学生——我的同学们也如我一样的无能。事实上,这种无能不仅表现在我们这些苦读五年的医科大学生身上,即使是那些在医院已经打拼了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医生老师们,那些甚至是资深的医学专家们,他们的表现也和我不相上下。本以为该是大显身手的时候,却发现医生最常面对的是尴尬,即使是今天,即使在全世界范围内,我们不得不痛苦地接受这样一个现实,就是医生能够治愈的疾病寥寥无几,屈指可数;而且,我即使作为医生,也并不能比您多数出一个来。因此,大学还没毕业,为了荣誉,为了面子,为了一切的理由,我就有了开头所说的这样一个梦。
  为了这个梦,我和朋友在一起时如切如磋,自己独处时如痴如魔;为了这个梦,我上下求索近20年,读完大本读硕士,读完硕士又读博士,读完博士又读博士后,在国内无果又远涉重洋东渡扶桑。今天想来,这就像怀胎,一切都在孕育之中,一切都在蓄积之中。“分娩”的日子没有丝毫的痛苦,只有无尽的快感和浑身的轻松。我甚至感觉到脑子在动,医学和营养学两条巨龙在我的脑内相互博奕,杀得天昏地暗,鳞甲纷飞;两大知识体系的相互碰撞终于实现了去伪存真的整合与融合;一个全新的知识体系——营养医学在万丈光芒中诞生。
  与脑内革命相呼应的是我的“疯狂行为”:我从书架上扯下积累了近20年的几乎所有的专业书籍和资料,把他们扔在地上,堆得像小山一样,最后全被我的学生清理卖掉了。今天您要是来看我的书架,您绝对看不出我是做什么的——我的医学专业书全摞起来也不到40厘米厚。我之所以向您说这些,是想告诉您,营养医学既不是异想天开的东西,更不是无中生有的“怪物”,也不是医学和营养学两个学科简单机械的组合,而是在深厚的医学和营养学专业基础上“孕育和分娩”出来的全新的科学;它所显现的是医学和营养学两大学科的终极发展方向。我敢断言,如今这两大分立的学科,最终必将走向融合而合二为一;形成维护人类健康的巅峰的也是这套终极的理论——营养医学。
  通过两年多的实践验证和进一步的理论思考,2007年的长夏,我突然萌生了写一本书的冲动。那肯定要先找一个可以静下心来的环境,我最终来到烟台,因为这里有好友海波,蒙他照顾很多。三个月的时间,我废寝忘食,笔耕不辍,终于写成书稿。出书就像给女儿找婆家。我对婆家的要求很高。不识我女儿价值的婆家万万是不能找的。可话又说回来,想找到一个独具慧眼的婆家还真不容易。您想想,在今天的社会,很多书都是为了直接的功利一类而写的。那些婆婆们看过的小姐太多了,甚至有些心浮气躁,视而不见了。另外就是我这本书的理论太超前了,想让已经习惯于惯性思维的婆婆们静下心来把她看懂还真有难度。因此,书稿在手里放了半年多,就是嫁不出去。真的要感谢好友邵宁大姐,是她的极度热心帮了我。2008年4月,她给我介绍了一个朋友,就是在《中国新经济》杂志工作的李忠旺执行总编。李总古道热肠,听说我不是为了评职称而出书,极为欣赏;又听说是一本关于健康的书,更加高兴;据李总自己讲,是积德的事他都赞赏和支持,但他给我打了一个“太极拳”,要我回烟台找原来烟台晚报的副总编辑吴殿彬,说只要吴总看后说行就可发行。我想情况不妙,北京都找不到识货的,烟台这么个小地方,希望就更渺茫了。
  回烟台后,我马上跟吴总联系。他要我把稿子送过去,我就带着优盘过去了,简单聊了几句,做个自我介绍,又介绍了一下写的内容——肯定是说不清的——您想想,不可能在三五分钟内就把一套严密的理论说清楚了,而且当时又不方便打开优盘看。吴总只是听我说一说,然后嘱我把稿子发到他的邮箱。会面后的总体感觉是比较失望,因为感觉聊得有点没对上路。
  没想到几天后,在邮箱中看到吴总的来信,对这部书稿和营养医学理论极认可。他对这本书的理解跟我的理解简直一模一样。从书及人,他对我赞赏有加。这下轮到我佩服他了,他又不是学医的,却能对我的营养医学理论理解得那么深、那么精准,简直是丝丝入扣,太神了!后来交往多了,成了朋友我才知道,他是很厉害的角色,高级记者,中国时事报道全国十佳总编辑、新华社全国十佳通讯员,他的理论专著《新闻采写精谭》曾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在山东新闻界获此政府大奖几近仅见,他为人好,做事极有章法,而且极有悟性。后来我们一起喝茶,聊起这段经历还觉得不可思议:我一开始选择写作地点时并没有选中烟台,怎么后来还是来到了这里?怎么那么巧就在烟台碰上了吴总?李总怎么就推荐他给我呢?那些受医学理论“毒害”太深的医生们对我的理论可能都看不懂,他怎么就能这样深刻理解呢?讨论起这一连串的不可思议的故事,吴总笑着说,人若不知道,就该是上帝的安排了;的确,我也觉得不好解释,真是很神!
  是邵宁女士、李忠旺先生、吴殿彬先生等等很多很多人的努力才促成了这本书的出版,所以看着这本书即将付样,在我心里最想说的是感谢,感谢上帝的安排,感谢所有在我成长过程中、写书过程中、出版过程中给予我帮助的所有朋友和亲人,要知道这个感谢不是我一个人说的,除了我,还有千千万万将因此书而获得健康的人们。这本书将会圆我的梦:我要治好天下所有的病人。
  作者2008年6月于北京

上一篇   没有了 杩斿洖鐩綍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