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文摘大全 > 读者文摘> 享受生病时光

享受生病时光

来源: 交个医生朋友 作者: 吴海云 时间: 2014-02-13 阅读:

我住过两次院,那是两段快乐的时光。

第一次住院时,我34岁。那时,医院新来了位稳健而有宏图大志的院长,和我在图书馆聊了些专业兴趣之类的话题。两个月后,我突然被封了顶小“官帽”。

虽然已过而立,但是,书生意气正盛,完全不识时务。一个市场经济时代的盈利性医院,被我当成教会时期的福利性医院。结果,家里家外,一地鸡毛,一片怨气。自己更是一脸灰土,一肚委屈。真可谓狼狈不堪。健康

上天垂怜,我的命运意外地出现了“转机”。

一个夜晚,我从洗手间出来,猝然栽倒。醒来时,妻子正在惊恐地呼救。科里几个同事把我抬到了医院急诊室。此时,我已完全清醒,冷静地告诉他们,我的病应该是“上消化道出血”。然后,我便住进了医院。

那段时光在我看来,全是温馨的记忆。妻子日夜守护。女儿一夜之间变得善解人意。平时对我满腹牢骚的那些可爱小护士,也一批批地来病室探望我,温言细语,充满关切。一个青年医生还给我送来一套刚出版的《哈利波特》。我在单身母亲罗琳编织的魔法世界里,找到了无限乐趣。

出院以后,我茅塞顿开,再不将己所欲为强施于人。生活重回正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第二次住院,我44岁。年届不惑之后,我但求安稳度日。无奈树欲静而风不止。远亲近邻,同乡同学,越来越多的人得知我在“皇家医院”工作,都把我当成一个“人物”。 我一再声明,自己只是一个小医生,一颗平凡的螺丝钉。但是,来电来访仍然络绎不绝。多是相求我无法办到也不愿去办的“关系”之事。

时间久了,落下许多埋怨,甚至累及年迈的母亲,令她愧见乡亲父老。 再者,我虽于利可自诩洒脱,于名却从未脱俗。见同学同事中与自己年纪相近甚至年轻者,都有了可夸耀的荣誉或头衔,我不免惭愧。于是,自寻了许多焦虑烦恼。

但是,老天似乎对我厚爱有加。已经骚扰我几十年,还累及脊柱和四肢关节的“溃疡性结肠炎”适时来了一次大爆发,把我按在便盆上坐了三天,不停地排出脓血粘液。
  于是,我再次住院。得近水楼台之便,我被安排进一间安静的单人病房。我搬走电视,锁起电脑,关闭手机,只在床头放了几本《蒙田随笔》。听这位年近五百岁的智慧老人絮絮叨叨,谈论花草虫鱼、生活习俗、生死名利。只觉云淡天高,心神宁静,其乐融融。 而且,远不止此,疾病于我成了一道圣上颁发的护身之符。

以后,琐事俗务,来往应酬,凡我有兴趣的,就尽情享受。不愿为之者,就有了天经地义的托词。自己的懒惰松懈,不求上进,也有了心安理得的籍口。
   
   生病的乐趣,不胜枚举。大多数人的记忆之中,可能都会有这样的片段:童年时期,最好是个阴雨之日,感冒发烧,卧病在床。母亲护在身边,嘘寒问暖。或轻哼儿歌,或朗读童话。自己尽享其乐。

我有一远亲,性情暴躁易怒,对妻子儿女动辄苛责训斥。家里常常鸡飞狗跳。旁人无数劝说,悉皆无用。后来,他被诊断出有冠心病。医生告诫不能生气。从此,他性情大变,变得宽容豁达,语气温和。家人都很高兴,对他的关心也更为体贴。自此,全家和睦。

几年之后,他做造影检查,发现他的冠心病是误诊的。但是,他全家对那位误诊的医生,不但没有怨恨,反而满怀感激。

健康固然可喜,疾病也并非全是坏事。我们常能见到,一些疾病缠身的人,活到高寿,一些健康强壮的人,却突发暴病。美国一位年轻而喜欢思考的生物学家莫勒姆,写过一本有趣的畅销书《多病者生存》。书中就列出了一些对我们人类繁衍、进化有帮助的疾病。

例如,在生活贫困的时期,“缺铁性贫血”很常见。但是,缺铁性贫血却能帮助人们抵抗更为致命的疾病一细菌性感染。还有人认为,缺铁可能减少得冠心病的机会。 困扰现代人的糖尿病,可能在13000年前,帮助欧洲人的祖先在寒冷的冰河期得以生存繁衍。

在非洲,直到如今,疟疾每年仍在夺去数以百万计的生命。但是,有些得了一种称作“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的疾病的人,他们对疟疾的抵抗力比一般人明显要强。

有的医生认为,婴幼儿时期感染寄生虫,会减少成年以后得过敏性疾病(比如哮喘)的机会。

我们和疾病的关系,可能并不是简单的敌对关系。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也许我们会越来越多地发现,疾病不但常常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意外的乐趣,还可能给我们的生命带来额外的好处。

  • 上一篇: 乌贼的洞房陷阱
  • 下一篇: 请猫咪陪你喝一杯
  • 猜你喜欢

    轩宇阅读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