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古典文学 > 佛经大全 > 佛教故事

证严法师的慈济世界(3)

证严法师住在普明寺后面小屋(静室)的期间,起先是小屋放光,乡人惊为「妖魔」,同时,这座地藏殿本身原有一个管理委员会,除许老居士以外,还有些非正信的佛徒,认为她住在这里很不祥,妨碍他们的「风水」,他们不安心,向许老居士抗议,可是暗中的风潮,证严法师还不知道。

到了九月间,台风来袭,小屋的竹篱院墙,被风吹倒,平老太太的儿子派车将妈妈接回去,叫法师同走。送到了家,等风过后,老太太又用车把她接回地藏殿,发现竹篱又被南来的风吹正了,老太太说:「你看,连天都护持你,人为什麼不护持你呢 」

「我不愿为许老居士增加困难,还是离开这裏吧9她说。

因此,十月间她回许家挂单,而反对她住普明寺的人,知道她离开,很高兴,马上派人到佳民村来拆证严法师的油纸顶小屋,谁知,一动手,一阵大风,刮得飞沙走石,那拆屋的人不敢再敲了,第二天又有个人山了车祸,小屋就此被保留了下来。

证严法师此后,又由许老居士家,移单到花莲的慈善寺讲地藏经,第二年四月间,到基隆海会寺「结夏安居」;七月间回花莲再度到慈善寺,她在这裏因为讲经的因缘,结识了许多佛弟子。因此又有因缘被请回地藏殿原住地,带著几位弟子在殿后结伴修行。这是五十三年的秋天。

她们一不赶经忏,二不做法会,三不化缘;她们自力更生——到工厂去拿原枓来,加工打毛衣;把水泥袋改装成小型纸袋当作饲料袋。后来她们增加了婴儿布鞋的制作,以维持她们的常住生活。

因为戒也受了,身心也算有了著落,她也回过俗家,母已发愿,要护持她修道,弘法,救世。

民国五十五年,有一次,她与弟子到凤林,在一家私人医院,去看望一位因患胃出血而住院开刀的信徒。因为东部医疗设备极差,人民生活贫苦,生病得不到良好的照顾,她的心底——「慈济功德会」的根苗,便由此而萌芽——她要为东部千万同胞,奉献自己的一切,来解决社会贫病问题。

当她从病房出来,看到地上有一滩血,但是没有看到人。她问:「地上怎麼多血呢 」有人说:「是丰滨山上一个山胞女人小产,由她们的家人抬了八小时,到了这裏,已经昏迷了。医生说要八千元医疗费,才能为她动手术,可是山地人钱不够,医院又不愿免费,所以他们祗好将病人又抬走了……」

法师听到这段话,几乎晕了过去,「人与人间竟然这冷酷9她忍著眼泪,难过万分,她当时下定决心,要设法积钱来救人。

过了不久,花莲海星女中的三位修女,要来地藏殿的一精一舍「救」她。原因是那三位修女每周日到山上传教,听说山地有几个女孩经常为法师提水,修女问她们:「你们常去那个小庙吗 你们引我们去救那个背弃上帝的人吧9山地女孩问她可不可引修女来,法师说:「好9那三位修女果真到了普明寺后面的小屋,修女与「比丘尼」相见之下很亲切,她们谈人生,宗教,教义,同时辩论了起来。修女们认为人生空幻,正如佛教所说。但佛教对社会缺乏具体表现——最低限度,花莲的佛教没有具体表现。如果不做,像凤林医院那个女人的悲剧,不知还要有多少

本来,证严法师想在这一年离开花莲到嘉义去师父的道唱—妙云兰若。

大家听说她要走,情绪都很乱,除了平老太太,还有一位货运行的老太太都拾不得她离开,於是集合了三十位信众联名上书,挽留她。

八、事业缘自悲心

她向两位老人说,如不愿她离开花莲,就要让她做些具体的社会事业;事业如有发展,便不离开了。

证严法师便把「救世工作」的初步构想向她们说出来。

她向那两位老太太说:「寺裏六个人,做婴儿鞋,每人一天增产一双,每双可卖台币四元,六个人可多赚二十四元,一个月多出七百二十元,全年可多出台币八,六四○元。有了这笔钱,就可以拯救凤林那家医院小产昏迷的山地女人一命了!从今天开始,实践我们的具体救济事业好吗 」

老太太说:「那很容易9

除此之外,法师又要那些不让她走的信徒——主妇到市场买菜以前,先省五角辅币下来,投入竹筒。於是,在地藏殿的证严法师号召下,全体三十位基本信徒每天可省十五元菜钱,一个月省下四百五十元。加上增产婴儿鞋每月七百二十元,那麼一个月可得一,一七○元。

主妇出门先丢五角在竹筒里,这件事在花莲各菜市场,很快传开来,从五十五年二月十九日开始,马上获得强烈的感染,在市场辗转相传,如火如荼,参与的人越来越多,於是他们在五十五年三月二十四日,正式组织了「佛教克难慈济功德会」——也就是证严法师每月「小屋於光」,诵药师经回向之日。他们收集的救济金,存入「功德会」名下他们的生活费分开,这一件具有历史性的事业展开了。

证严法师当受戒之后,本就发愿一不做「法师」;二不做住持;三不收弟子(也不受在家人皈依)。

但是,由於「功德会」的成立,参与者对证严法师牺牲无我,悲悯情怀,深为感动;因此有许多人都要求剃度,或皈依座下,法师为了「功德会」的因缘,只好订下自己破例接受皈依的两项尺度:

凡皈依者,必须要做「慈济功德会」的成员;

凡皈依者,必须实际负起「慈济功德会」的救济社会工作,而不能

徒托空言。

祗要接受这两项条件,法师便为之授皈依礼。法师这一尺度订下之后,座下的白衣弟子便急骤增加,「慈济功德会」的工作,也因而获得大幅度的成长。

「功德会」成立时的地址,祗有二十坪大的地藏殿(即普明寺),到四月初开始「救济」第一个孤苦无依,不能走动老人——大陆来台的林老太太,直到她死后安葬为止。第二个受救济的是一位青光眼开刀的妇人……。以后救济工作普遍展开;救济工作包括「长期救济」和「紧急救济」,他们所做的,都是「救人救到底」,绝不中途撒手,有始无终,因此凡受救济者均感激无涯。

而救济工作的程度,方式,绩效,在日积月累中,也一再加以修正,改进,增强,所以得到和地贫苦同胞的普遍信赖!

九、慈济功德远景

现在,说到一件全省的私人救济事业——「佛教慈济功德会」,局促在秀林乡佳民村警察派出所后面不到二十坪空间的地藏殿(普明寺)裏,地方实在太校这裏除常住的出家人做加工品之外,功德会要处理业务,包括每月发於救济米,同时每月农历二十四日有一次「药师法会」。在平时,法师不为任何人家赶「经忏」,和「请托诵经」,因而参加的人异常踊跃!

所以,为了功德会的场地问题,证严法师第一次向俗家的母亲要求经济支援——结果获得母亲的同意,也就在这一年(五十六年)秋天,买下目前一精一舍的所在地四千五百坪土地,现在一精一舍本身占地一千五百坪,剩下三千坪成为一精一舍的预定用地。

静思一精一舍的大殿是民国五十八年冬天开工,不到五十坪,大殿和右面厢房的工程,是以土地权状向银行货款来完成,等到七年之后还完了货款,再度向银行货款,建筑了现在大殿后面的二层五十坪办公室及常住寮房。

他们坚持著自立自强的原则,使「静思一精一舍」成为台湾全矢慈济功德」的象徵。

而他们也在买地的同时——民国五十六年七月二十日创办了四开报型的「慈济月刊」,民国六十二年八月五日改为十六开杂志型,到今天(七十九年六月),已出版了二八三期。这份刊物除了刊载佛学论文,及有会务报导,大部分篇幅以「帐目徵信」为主,并报导二十万会员济贫建院绩效。

现在这份刊物发行量已达十三万份以上。

慈济工作,由於马上办,集中办,全效办;其效率非常高。他们在民国六十二年秋娜拉台风横扫台东大湳村时,第一次发挥了紧急救灾的迅速效果。当时证严法师在丰原,听到灾情报告,天一亮赶回东部,马上召开紧急会议,集合三十多人,雇用一辆大卡车,把毛毯,衣服,被子,台币,运到灾区,配合当地人士,将受灾同胞的苦难减少到最低度。

这种连续性,持久性,没有政府支援经费的「慈济」工作,使证严法师「心劳神瘁」,体力上受到极大的损耗。虽然,她把一切献给佛教,献给社会人群,不化缘,不赶经忏,二十多年来,参与功德会的成员,没有一个人退却,她的一精一神感动了社会上千万的人群,而千万人无条件地参与了慈济功德会,也深深地感动著她;但是她的身体累病了!

在民国六十七年——她第一次发觉自己罹患「心绞痛」,有同道好友劝她立遗嘱。这一年她才四十二岁——是功德会成立的第十三年。

过了一年,六十八年,有一天夜裏胸部又急又痛,身上随时准备的心藏病急救药片,忽然找不到了,在寮房裏,就这样昏过去了,直大殿上早课完毕,她才在痛苦中醒来。

她的一精一神几乎不允许她奋斗下去了;这种病随时随地会使一个人猝然死亡。

功德会没有基金,而一精一舍里的出家众每天要辛劳地做工来维持最低生活,非艰苦。她感到这种工作,彷佛没有源头的水,迟早有一天会枯竭。她想,必须为功德会找到一种「水源」。一方面,「人命在呼吸间」——这一次没有死掉,她为了慈济功德会的慧命,和无数的贫苦同胞,总想找一个长远的办法,建立一个能自己运转的机构,不需依靠「外援」,不必依靠她一个苦行比丘尼!

於是,民国六十八年夏天,她的师父——印顺长老,由西部来花莲渡夏,她把这个构想提出来——要办一座东部最大,最完善,设备最优良的医院——「佛教慈济综合医院」!

其筹建医院基本原因是:

东部(花莲台东一带)缺少一间完善的医院;东部同胞有重病,因

当地医疗单位设备不足,祗有往台北送,但是许多人都因为时间耽搁,结果使病情恶化,而回天乏术。

一般贫民都要送到基督教医院及省立医院,急病治好后领出来又无

法休养——功德会祗能救於一时,不能救到底,因此佛教也需要一间医院,可以办理「全部济助作业」!

为「功德会」的本身,须要这样一种机构。

将来医院完成,可以解决经济枯竭的问题——而不再需要外援。

这件计画一经在「慈济月刊」上提出,并经社会报刊发布,第一个响应的,是东海大学的陈灿晖教授(亦即现任慈济医院的荣誉董事)——捐助了十五两黄金!

十、国家领袖光临

从六十八年秋天到现在,经过了整个社会各阶层的东持,报刊的发布,攻府各级人员的全力照顾——尤其是现任司法院长林洋港,当时在任省政府主席,对发大悲心的证严法师,,多次亲自於电话中,给予全力支持与勉励。前参谋总长宋长志上将(现任我国驻巴拿马大使),也亲自到花莲为医院建地勘察过,最后,在当时林洋港主席的支援下,以慈济基金会名义,历经数月的辛苦沟通,民间,官方多方交涉,分向民间几十户地主及官方承购住於花莲市郊国富里山边占地约九公顷的一大片平原。

并於七十三年二月五日在真华法师主持之下,由现任总统——当时的省政府主席李登辉先生莅临破土。这时八亿的总工程费只筹到台币约三千万。

破土前一天,李登辉先生莅临佛教慈济功德会本会——静思一精一舍参观用膳,正逢全省慈济委员为全省贫胞们准备冬令赈济品。

轩宇阅读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