杩斿洖

妙法莲华经浅释

鐩綍
第十二卷 提婆达多品(2)
上一篇   下一篇 杩斿洖鐩綍 下一篇

(一)布施不取能施相——不取受布施的相,无所执著,也即是三轮体空,即是施者、受者、所施之物。若不执著能施(施者)和所施(受者),故叫不取能施相。我们不要学梁武帝,他曾问达摩祖师:「我造了这麽多寺院,修了这麽多桥梁,布施给这麽多僧众等人,你说我有多大功德呢?」达摩祖师因不顺乎人情,对他讲真话,故说:「没有功德。」其实,没有功德就是无有执著,无所执著就是功德。这功德犹如虚空,不能测量。

(二)不依戒——若有人以为自己守持戒律是最好的,而且很了不起,那是错的,因为仍然有我相的执著。若不执著於持戒,能不持而持,持而无心,这才是真正持戒。

(三)不住忍力——不执著自己存有能忍的力量,才是真忍。真忍是没有能忍心,能忍而不忍,根本不以为然。若说我在忍辱,就等於头上安头。所以真正修忍辱道的人,要明白诸法空相,那才是真正修道。

(四)不离身心而一精一进——身心都能一精一进,但是也不可执著自己终日在一精一进。若有所执著,就不算是般若一精一进了。般若一精一进是一精一进而不著一精一进想,不为一精一进而一精一进,扫一切法,离一切相,降伏其心,还要离降伏之相。

(五)禅无所住——参禅能到无所执著上,就可破我法二执,得大解脱,故名般若禅。

(六)魔不能扰——魔来扰乱,但心不动摇,不失正知正见。

(七)他言论不能动——譬如没有智慧的人,念了三天阿弥陀佛的圣号,听见他人说念密宗的阿闪毗佛最好,他的心就跑到那儿去了。人心若不定,很容易跟著此人的言论跑。在此谨述一个公案:从前,沩山老人住在一间破茅蓬,这一间破茅蓬破得不能挡风遮雨。当时,裴休相国,看见这位老修行住在这破烂不堪的茅蓬,於是就发大菩提心,供养三百两银子,来造一间新的寺庙。裴休相国就把三百两银子放在茅蓬门口的草堆里,遂离去。过了三年,他又回来看沩山老人。发觉老人仍住在那间破茅蓬,於是他想:「到底这位老和尚拿了三百两银子做什麽呢?怎麽没有盖庙呢?」於是即问他:「老法师!以前我给你三百两银子,你用到什麽地方去了呢?为什麽没有拿来建庙呢?」沩山老人说:「你以前把三百两银子放到那里,就到那里去找罗9於是,裴休相国便到草堆里检查,果然那三百两银子,原封不动,才知道这位老和尚是一位真正修行人,敬仰弥笃,遂亲自来替他建庙。然後,再把他儿子(翰林)送来出家(法海禅师)。

又有一个公案:从前,有两位师兄弟,发心一起修行,一日一食,忍苦耐劳。有一天,他们走到五台山,当时下大雪,於是就住在一间破茅蓬里。因为没有粮食,所以一连挨饿了三天。这时,师弟就打了一个妄想:「师兄他是富有人家出身,从来没有挨饿过,这次却跟我在这里挨饿了三天,真可怜啊!要是有人来供养一碗面条,那就好了。」他打了这个妄想,土地神知道了,也焦急起来。因为看他们这两位真正修行者饿了三天,如果不发心来帮助他们,可能他们会饿死的。於是,土地神就托梦给住在後山的一对夫妇,叫他们供养这两位修行人。第二天早上,这对夫妇就送了二大碗面条给他们吃。师弟一见到这对夫妇走来,高兴得哈哈大笑。这时师兄知道这必是他打吃面条的妄想,於是就大发脾气,与他分道扬镳。修行若有足够的功夫,是不会向外起攀缘的心。一切言论也不能摇动他的定力,而他能制住一切向外驰求的妄心。

(八)达生死底——达到涅盘的境界,离生死之此岸,而证得常乐我净,涅盘四德之彼岸。

(九)增上慈——增加慈悲心。

(十)不乐住二乘地——不愿住在二乘的果位上,愿在大乘的道路走,回小向大,修大乘般若法。

时世人民。寿命无量。为於法故。捐舍国位。委政太子。击鼓宣令。四方求法。谁能为我说大乘者。吾当终身供给走使。

在无量劫以前,佛做国王,当时他能舍去生命,修六度万行。那时的人民,寿命很长。因为这国王要求法的缘故,所以把他的王位舍了,把所有的权利交给太子,然後,打起鼓来向人民宣布:「我要到四方求法,那一位有道德的人能为我说大乘法,我这一辈子,侍丰奉他、供养他、追随他。」

时有仙人来白王言。我有大乘。名妙法华经。若不违我。当为宣说。王闻仙言。欢喜踊跃。即随仙人。供给所须。釆果汲水。拾薪设食。乃至以身而为床座。身心无倦。於时奉事。经於千岁。为於法故一精一勤给侍。令无所乏。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这时就有一位仙人,来对国王说:「我有一部大乘经典,名为妙法莲华经,假使你不违背我的教诲,我就为你宣说。」国王听了这位长寿仙说後,心生欢喜踊跃,立刻随从仙人,供养他一切所需,又到山上采果、挑水、砍柴、煮饭、炒菜,乃至用他的身体当做仙人的床座,这样子来供养仙人,而身心不生一点疲倦。如此经过一千年,为虔诙求法的缘故,所以一点也不懈怠,,令仙人没有任何缺乏。

当尔之时,世尊欲把前面的义理,重说一遍,故说出一首偈颂言:

我念过去劫 为求大法故 虽作世国王 不贪五欲乐

椎钟告四方 谁有大法者 若为我解说 身当为奴仆

时有阿私仙 来白於大王 我有微妙法 世间所希有

若能修行者 吾当为汝说

我回忆过去无量劫以前,因为求大乘法的缘故,虽然是世间上一个大国家的国王,但不贪恋五欲之乐(色、声、香、味、触)。於是,我用椎击钟鼓,宣告四方:「谁懂得大乘佛法者,若能为我解说,我虽是国王身份,但我愿做他的奴仆。」因为他愿求无上法的缘故,当时有一位阿私仙(寿无比、法无比的仙人),而来向国王说:「我有最高上、最微妙的法,这种法是世间很希有,假使你要依法修行,不违背我的教化,我应当为你说此妙法。」

时王闻仙言 心生大喜悦 即便随仙人 供给於所须

釆薪及果蓏 随时恭敬与 情存妙法故 身心无懈倦

普为诸众生 勤求於大法 亦不为己身 及以五欲乐

故为大国王 勤求获此法 遂致得成佛 今故为汝说

这时国王听到仙人对他说的话,心里生出极大欢喜,立刻随从仙人,供给仙人所需要的东西,上山去砍柴,采果、瓜之类,随时恭敬侍候仙人,为什麽呢?因为他要求得无上妙法的缘故,所以身心不懈怠的来侍奉仙人。这不是为自己的利益,而是欲明白一切法,然後普度一切众生。所以他很一精一进以求大法。他不是为自己的身心利益或求五种的欲乐,虽是一位大国王,但因勤求法而终获得无上的妙法,乃至圆满了无上菩提。我现在把我过去行菩萨道的因缘,告诉你们。

佛告诸比丘。尔时王者。则我身是。时仙人者。今提婆达多是。

佛说完了以上的偈颂之後,告诉大众,所有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在过去无量劫前的那位把国家舍了,侍奉阿私仙的国王,就是我释迦牟尼佛。当时的阿私仙即是现在的提婆达多。提婆达多是梵语。「提婆」译为天,「达多」译为「热」,故名「天热」。提婆达多是释迦牟尼佛过去生中的善知识,也曾为释迦牟尼佛的师父。释迦牟尼佛曾当提婆达多的佣人,终於,得到无上正等正觉法。那麽在释迦牟尼佛的本身,提婆达多不做他的善知识,却做他的恶知识,就是专门反对释迦牟尼佛,他大显神通,把释迦牟尼佛的五百个弟子都抢去了。这五百个弟子都被他以利诱所摄去。提婆达多企图破坏僧团,故别开生面,立五法:(一)尽形寿乞食。(二)尽形寿穿粪扫衣。(三)尽形寿露地坐。(四)尽形寿不食酥盐。(五)尽形寿不食鱼肉。专门与佛作对,要比释迦牟尼佛高一等。有些好高骛远的比丘,就跟著他学习。提婆达多也曾经出佛身血,一天,佛从灵鹫山下走过,他在山顶用一块大石头,往山下推。这时护法神著急起来,就用他的宝杵,把那块石头打碎,可是其中一块小石头刚巧打中释迦牟尼佛的脚指头。他又杀过阿罗汉,莲华色比丘尼是一位证果的阿罗汉,提婆达多一拳,就把她打死了,并且,他又破和合僧,令比丘众等不和。又唆使阿闍世王弑父弑母,所以五逆罪他都全犯了。虽然他是一位恶知识,专门从反面来与佛作对,可是将来他也会成佛。而实际上来讲,他已经在无量劫中成佛了。

由提婆达多善知识故。令我具足六波罗蜜。慈悲喜舍。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紫磨金色。十力。四无所畏。四摄法。十八不共神通道力。成等正觉。广度众生。皆因提婆达多善知识故。

释迦牟尼佛说:从提婆达多,这位善知识来教我的缘故,所以使我圆成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一精一进、禅定、智慧)。现在再以我释迦牟尼佛的因缘来解释六波罗蜜:布施波罗蜜:(一)修布施波罗蜜,解除自己的悭贪。(二)庄严自性菩提。(三)自利利他。(四)後世得大果,尊贵富有。

持戒波罗蜜:(一)修诸善灭诸恶业。(二)庄严菩提摄受众生。(三)住卧平安,身心愉快。(四)後世受涅盘乐。

忍辱波罗蜜:(一)能破不忍。(二)庄严菩提摄受众生。(三)彼此离怖畏。(四)後世没有瞋心,得眷属和气。不受苦恼,得涅盘乐。

一精一进波罗蜜:(一)能破懈怠心。(二)庄严菩提摄受众生。(三)增长善法,故自利。不恼他,故利他。(四)以大力,得菩提。

禅定波罗蜜:(一)破散乱心。(二)庄严菩提摄受众生。(三)身心寂静,故自利。不恼众生,故利他。(四)安隐得到究竟涅盘。

般若波罗蜜:(一)破无明。(二)庄严菩提摄受众生。(三)有智慧,故自利。又能教化众生,故利他。(四)得真正大智慧,除智慧障碍。

佛圆满了六种波罗蜜,又得到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慈能给众生乐,悲能拔众生苦,喜令众生生欢喜。舍,难舍能舍。佛以四无量心圆满菩提。成佛之後再用四无量心来教化众生。佛又得三十二大丈夫相。藏教谓修持戒而得三十二相;通教谓修布施忍辱而得三十二相;别教谓修诸法空,而成就三十二相;圆教谓授记而成就三十二相。以上是由藏、通、别、圆来判这三十二相。佛又得到八十种随形相好。佛的圆满报身现出一种最殊胜的紫磨金色。佛有十力、四无所畏。佛说法时,犹如狮子吼,无所恐怖,又有菩萨的四无所畏:(一)总持不忘,把所有的法记得一清二楚,故得善说法要无所畏。(二)尽知法药,知道那一种药来根洽某一种众生的玻(三)问答法无所畏。(四)能解众疑,说法无所畏。佛又用四摄法来摄受众生:1、布施。2、爱语。3、利行——身口意行善。4、同事——和众生做一样的事情。


上一篇   下一篇 杩斿洖鐩綍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