杩斿洖

宗镜录略讲

鐩綍
第86章 自命超圣反落邪(2)
上一篇   下一篇 杩斿洖鐩綍 下一篇

“广说阿赖耶识等三细识六粗相”,即是在讲阿赖耶识一活动所现三种微细现象的形成,在这三种微细现象的形成中,现出能见的我相和所见的境界相、世界相,这是三细识的范围。至于六粗相,则是众生之我相在执著所见境所起的六种意识心理活动,这一些道理一一都与我们为什么会生死轮回有直接的关系。要了生死,你不研究这些阿赖耶识活动的体相用所起的我人身心作用,那是不保险的。这里面就要我们认得变与不变,也就是辨别清楚“一心真如生灭二门”。你要观照得到我们的心之不生不灭与它起生生灭灭种种现象的事理,不只在出一售上弄透彻了,也要在自己身心上体察得明白。这是《大乘起信论》指导我们修行的宗旨。

欲识其体先辨其相

龙树制《摩诃衍论》,引一百本大乘经,证说八识心王一性一相微细等义。云何末学不绍先贤,可谓绠短而不勾深泉,翅弱而弗能高逝。

这一段我们不再逐一解说,整个大意还是在强调前面所说的唯识和般若的道理。永明寿禅师感叹后人不能追随前贤的引导,自误误人。

又若不先论其事相之表,何以辩其体一性一之原。如世间法,未见其海,争识其波。未见其山,宁谙其土。

大家在此又可以了解到永明寿禅师他的苦心了,他编写了这么一大部化学汇论的巨著,一再强调对于佛法法相的条理层次,修行人一定要弄清楚。因为这一些心一性一上所现的意识与生理作用的复杂变化,如果不能慎思明辨,那你很容易掉在其中一处,不能自拔,而还自以为达到什么成就的境界呢!必须将这些“事相之表”理清,才能“辨其体一性一之原”,可以探得心一性一本体的根源,这样来讲明心见一性一,比较保险,因为当时学佛修禅的人,大多犯了事相法理的无知,教没搞通,禅也误了!


上一篇   下一篇 杩斿洖鐩綍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