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文摘大全 > 视野> 不加班的德国人

不加班的德国人

来源: 日本日经商务网 作者: 乌莉克·莎德/文 刘欣 时间: 2014-12-04 阅读:

德国人讨厌加班

德国与日本拥有许多共同点,例如双方均向全世界出口商品,拥有优秀的工程技术,制造与生产水平处于世界前列。此外,德国人与日本人的性格也有相似之处,他们都非常认真,严格遵守时间与工作的规定。这些特征使得他们与美国或其他国家的人区别开来。除此之外,德日两国的产业结构也极其类似,两国的机械产业、汽车产业、化学制品和电器产业都拥有多年发展史:德国有大众、宝马,日本有丰田、本田;德国有蒂森克虏伯,日本有JFE钢铁;德国有巴斯夫,日本有三菱化学;德国有西门子,日本有日立;德国有徕卡,日本有尼康……二战后,两国都凭借强有力的劳动精神成功实现了经济复苏。

但是,如果观察一下常年在日本工作的德国人,你就会发现德日两国的人们还是有着根本性的区别,我要在这里分析的是普通白领阶层的工作状态。首先,你知道有多少个日本全职白领能在每天下午5点准时下班回家吗?有没有人是在7点前到家的呢?在东京,我没见过任何一个这么早回家的白领。可是在德国,除了咨询师、护士等专业性极强的职业或创业者,普通职员大多在傍晚五六点钟回家,和家人共进晚餐或与朋友聚会。日本则恰恰相反,越是工作责任相对较少的年轻员工,越是需要加班到深夜。

如果比较日本、美国和德国的劳动者一整年的平均工作时间就会发现,日本与美国的数值基本相同,与经合组织成员国的平均值持平,约在1800小时左右,其中未包含日本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加班时间。尽管如此,德国还是比日本的平均年劳动时间少约350小时。

造成这一差距的原因在于日本人与德国人对待工作的不同态度。按照德国人的思维,每周40小时的劳动就是自己给雇主的回报。假如雇主希望员工工作更多的时间,那么可通过提高薪水购买劳动力,如果不愿意支付加班费,也可以通过增加休假补偿员工。但是除了高管、律师等特殊职业,绝大多数德国人并不愿意加班。

工作做不完是公司的错

那么如果无法按时完成工作该怎么办呢?对此德国人一般会采取两种对策。

第一,更加高效地工作。很多德国人清晨就开始埋头工作,有时甚至不吃午饭、不出席公司会议。总之他们会想方设法在5点之前完成手中的工作。德国人不会在工作期间打盹,大部分人在傍晚就能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晚上休息的时间也比较早,所以不需要午睡。

第二,坚持责任不在自己身上。也就是说,是因为公司没有雇佣与工作量相符的劳动力,才导致工作做不完,应该由公司负责。

基于以上两点,德国人才能在5点准时完成工作,下班走人。当然,如果有必须尽快完成的工作,也有人会选择加班,有时甚至会无偿加班,但这种情况有限,因为德国有非常严格的劳动法,法律和就业规则能有力地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德国人非常喜欢休假旅行。除了每年长达3周的暑假,德国还有许多法定节假日,因此他们常常可以连续休假一周。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德国人还能获得更多的假期。你不能因为公事联系正在休假的德国人,除非他是公司的管理层,有不得不请他出马解决的急事。

换句话说,德国人是为了生活而工作。日本人则正相反,他们是为了工作而生活,这样说并不为过。在日本,“工作生活平衡”一直是个热门话题。日本人使用这个词汇的方式令德国人惊诧不已,日本人认为所谓的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单纯指为了方便女性外出工作,由相关机构提供育儿服务,即“工作”与“照料孩子”的平衡。然而在德国人眼里,“工作生活平衡”不单是女性面临的问题,也不是指为了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提供相应服务。德国人认为自己每周贡献给公司的40小时是工作时间,除此之外的都是娱乐时间,“工作生活平衡”其实指的是如何将生活清楚地划分为工作与娱乐两大块。

过程与结果

站在商务伙伴的角度来看,不顾工作的重要性、下班就立即回家的德国人很不像话。有时德国人也会选择在工作上花费较长时间,不过相对于过程,他们更重视结果。

德国人和日本人都喜欢按照正确的顺序做事情,例如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书,遵守规章制度,在工作中规定单一的工作方式且人人遵循。这些特性形成了固定的商务处理流程,确保企业顺利运营,为日常商务运作带来益处。而两国人的不同之处在于德国人更重视事情的结果,固定的工作方式也不过是通过长时间验证得出的达成目标的最高效手段,如果有人能用其他更有效率的方法完成目标,那完全没问题。这种改良的方法会得到大家的称赞,且将被用作新的工作方式。对德国人而言,如何直接高效地达成目标最为重要。

与德国人不同,日本人往往更重视过程本身,有时他们对过程的关注甚至超过了结果。日本人追求的是从头到尾按流程办事以及全员参与,因为这种氛围,任何一名工作人员都不会感到被排除在外,团队合作程度相当高。但这样做可能会牺牲一定的效率。

如果已存在规定好的商务流程,日本员工即使知道更快速的工作方法,也难以将其应用到工作中,因为这需要向公司提案、通过审核等等。只有全员对提案表示赞同时才可实现引入。日本人的工作方式非常细致,但另一方面,个人在这种氛围内很难积极表现自我。在今年的世界杯当中,英国的电视足球解说员便指出,日本的足球运动员勤勉、有技术、团结,但是缺乏冷静与判断力,因此会在中场过多地传球,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在进球得分上。

“失礼”的德国人

与其他国家的人相比,德国人是一个非常直接的民族。他们会将喜欢的和不喜欢的分得清清楚楚,思维非常简单。日本人则总是彬彬有礼,让人摸不清他们的真实想法。

大部分德国人喜欢坚持自己的意见并与他人沟通交流,即使对方不认真听,也要把心里所想说出来。德国人认为聚会就是讨论政治、运动等各个话题的集会,大家意见不一、各抒己见,却都享受着交流的快乐。而在日本,一提到“讨论”,似乎就有负面的含义。的确,“讨论”的“讨”字似乎带着“讨伐敌人”的意思。而对德国人来说,交流意见不是交战,而是娱乐。

有些其他国家的人会认为德国人很没礼貌,有时候他们的直接确实会得罪他人,但是若想以最高的效率解决问题,共享想法尤为重要,特别是在工作中。明确各自的立场,就能快速、容易地找到解决难题的最佳方法,直接就是效率。

日本人呢?即使是在对方希望听取其意见的情况下,他们也会感到难以启齿。我曾在日本东京就政治、世界局势、经济等问题询问过当地人的意见,但是要从好友之外的其他人口中得到答案相当费劲,因为日本人不喜欢公开阐述自己的想法。当然,他们总是很有礼貌,日本人的性格令他们易与他人建立起友好关系。

日本人的服务态度世界第一,没有人会反驳这一点。他们在迎接宾客时一定会鞠躬行礼,售货员尽可能让客人感到满意,修理师傅待人热情,饭店服务员会向没来得及招呼的客人致歉。德国的服务状况则完全相反,德语里根本就没有“让您久等了”这句话,德国人也确实不需要说这个,因为德国的绝大多数服务人员根本就认为客人应该等着。

在德国,店铺的营业时间一向遵循严格的规定。曾经所有的商店都必须在工作日下午6点半、周六下午2点打烊,周日则全天休息。现在这项规定发生了变更,许多商店延长了营业时间,但是周日依旧不营业。此外,德国的服务业人员常常做出失礼的举动,假如你在下午6点20分去面包店买面包,店主可能会因为不得不延长营业时间而责备你,甚至会说收银机已经关闭,面包概不出售。

商店的营业时间制约了德国人的工作时间。如果超市都在6点半关门,人们自然就需要早点下班,在回家的路上去超市买菜。德国至今都没有全周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德国的整体服务水平之所以比日本差,是因为人们理解问题的角度不同。德国人认为服务业者同样是劳动者,享有劳动者的权利,消费者的权利并不高于劳动者的权利。

美、德、日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德日两国的比较,我们能得出两点经验。第一,在与他国进行商贸合作时,理解文化差异很重要。无论两国的经济状况如何相似,都应重视这一点。第二,不同国籍的人在一起工作时,为达成目标会采取不同的流程,这种思想上的差别根深蒂固,很难向对方妥协。

我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讲授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内容也包括贸易中的文化差异,不同国家的人们处理重大问题的不同方式是重要课题之一。

美国人常常将重大难题比喻成“房间里的大象”。大象体积庞大,每个人都会意识到它的存在,但是谁都不想去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所以会选择避而不谈,但到了最后,大家还是必须处理掉这头折磨人的大象。美国人不会留出针对“大象”的讨论时间,全体人员分别对问题进行了解与推测,然后立即开始着手处理问题。有时他们能立刻做出充分的判断并解决问题,但大多数情况下,美国人都会发现自己弄错了,大象比他们想象得还要大,他们采取的对策并不充分。美国人处理问题的速度很快,但经常出现最终无法顺利解决的局面。

德国人首先会仔细测量大象的外形尺寸,推定问题产生的原因,高效快速地思考大象的来源、品种、为什么会变得这么大等问题,然后制定彻底的对策,杜绝大象再次出现的可能性。德国人分析问题效率极高,然而实际解决的过程则需要惊人的工作量,优点是可以彻底地解决难题。

日本人会先就与“大象”相关的有限信息进行讨论,确认全体人员对大象的鼻子长度、重量、年龄、皮肤褶皱数目等问题点的印象是否一致,这项作业需要较长的工时,且需取得全员同意。但在全员一致赞同之后,往往发生剩余时间不足的情况。日本人常用大量时间分析问题,这就导致了解决问题的时间不充分。

当然,以上分析简化了各国人的特征,强调了美、德、日三国人们重要的区别。在商务全球化的今天,不同的文化杂糅在一起,人们容易将外籍同事的特点归结为他本人的个性,例如这个人没有礼貌、处事不灵活、不懂人情世故,可是也许这个同事本身非常友好,他只是因为受到祖国文化的影响,形成了某些特质而已。

  • 上一篇: 兄弟会,美国显贵的神秘圈子
  • 下一篇: 踢正步到底有啥用
  • 猜你喜欢

    轩宇阅读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