杩斿洖

屈原传

鐩綍
第35章 问难苍天 莅临罗渊
上一篇   下一篇 杩斿洖鐩綍 下一篇

放逐以来,屈原的性格是极其随和的,有事无事总是找农民渔夫闲谈聊天,绝大部 分时间生活在民众中间,仿佛自己是鱼,百姓是水,离开百姓须臾便难以生存。他的性 格开朗、活泼、乐观,但却绝不轻浮,虽内心充满了无限的忧郁和愤懑,但总将苦涩埋 藏于心底,只要与民众在一起,,便以和颜悦色待人,谈笑风生相处。他多才多艺,能歌 善舞,尤长管弦丝竹,因而常常给贫困愁苦的乡邻带来几分欢娱和喜悦。博古通今,深 明事理,能言善辩,是屈原的重要特点之一,因而乡邻们最爱聚拢在他的身边,询长问 短,以长见识。他总是有问必答,滔滔不绝,从不使大家失望。然而,自从写完了《哀 郢》和《怀沙》之后,屈原的性格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仿佛是变成了另一个人似的, 他沉默寡言,终日不说一句话,连女儿小媭有事找他商议,他都赖得答腔。他整日呆坐, 望着屋顶出神,傻愣愣的,似已灵魂出窃。他经常不饮不食,饭端上来了,女儿盛一碗 递到他的手里,劝他进餐用膳,他捧碗在手,机械麻木似的吃着,常常忘记了咀嚼,不 知道钳菜,或者哆哆嗦嗦地伸筷钳菜,筷子掉到了盘碗里。他整夜整夜地坐在如豆的油 灯下冥思苦想,面无表情,两眼失神,困倦已极,便曲肱而枕,合衣而寝。他变得孤僻 起来,喜欢独处,很少与外人接触和来往,连翁老汉来找,他都极力回避。除了茅屋中 呆坐,庭院中踱步,便是独自一人出门。出门后,他漫无目的地四处徜徉,人们热情地 跟他打着招呼,他只是毫无表情地点点头,极少答言,更无攀谈。有时他循汨罗江岸前 进,走得很远很远;有时他在玉笥山的密林中转悠,攀上玉笥山顶眺望;有时他到渡船 亭侧去看人来人往,仿佛欲在这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寻找着什么,探讨着什么;有时他到 那个夜诵《离骚》的高阜去伫立呆望,似乎是在等候远去归来的亲人;有时他会借一只 小船,独自一人地到江上去,不扬帆,不划桨,任其自由飘荡。他的行为失去了理智的 控制与支配,天黑了,起风了,下雨了,他不知还家,每每需要人们去四处寻找。屈原 这突如其来的变化,在乡邻们心灵的水面上投下了一块重石,激起了朵朵浪花,有人在 骂国君昏聩不明,不辨忠奸;有的在骂奸佞小人弄权误国,残害忠良;有的在骂天不公, 地不平,致使阴阳易位,是非颠倒,黑白混淆,坏人跋扈,好人遭殃;更多的则是在为 三闾大夫的健康担忧。大家心里清楚,残酷的政治斗争和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对屈原的 摧残打击实在是太沉重了,这是无论谁都难以承受的,但是,造成三闾大夫如此精神恍 惚的主要和根本的原因,不是他个人的遭遇如何不幸,而是国家的即将危亡和人民就要 面临水深火热的深重灾难——屈原关心百姓,百姓也最理解屈原。自然,最忧心如焚的 还是小媭姑娘。休看屈原身为尊长,但却很听女儿小媭的话。出于爱和希望,为了照顾 小媭的情绪,他每每极力克制着自己,委屈求全,况且小媭的一言一行,对父亲的每一 个约束和要求,无不是崇敬爱戴与关切的体现。然而这一次不行了,小媭磨破了嘴皮, 软磨破泡,使出浑身的解数,终不见有多少效验,弄得她明里暗里不知为父亲流了多少 泪。她知道,这一打击非同寻常,真害怕父亲会一蹶不振,每况愈下,由抑郁而痴呆, 而疯癫,而……她不敢再想下去,因为父亲醒里梦里总念念不忘那个彭咸……

应该承认,由于国破家亡的沉重打击,屈原的心思确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悲痛, 更加激愤,更加沉重,然而他不仅十分理智,而且异常清醒。上述种种现象,绝非其性 格的突然变化,而是在专心致志地沉下心去思考问题,思考天地,思考历史,思考现实, 思考人生,思考自己所走过的坎坷历程。经过这段让人忧虑的认真思考,他颇有些大澈 大悟,对以往的执着追求开始怀疑,对以往坚定不移的信念开始动摇,对以往所受的蒙 骗和痴迷开始省悟,他在重新认识茫茫寰宇中的一切,包括自己本身在内。

放逐江南之前,特别是流浪汉北以前,屈原对“天”坚信不移,认为它公正无私, 专门扶持道德高尚的人,正如他在《离骚》中所赞颂的那样:“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 焉错辅,夫维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上天对一切都公正无私,见有德的人就给 予扶持,只有古代圣哲德行高尚,才能够享有天下的土地)。”然而,看看楚国活生生 的现实,看看自己的悲惨遭遇,看看当今天下大势,屈原不能不对上述观点发生怀疑, 不能不对“天”有所义愤和问难。自己洁身自好,握瑾怀瑜,为了祖国的强盛,人民的 安宁幸福,对内力主变法改革,对外首倡联齐抗秦,为达此目的,夜以继日地操劳,东 西南北地奔波,上顾不得赡养尊长,下顾不得关照妻小,做了一个不孝不义之人,结果 又是如何呢?是被罢官撤职,是流浪汉北,是放逐江南,吃尽了颠沛流离之苦,受尽了 风霜雨雪之罪,荒僻、鸷禽、猛兽、饥饿、困苦、死亡常与自己相伴,而以靳尚为代表 的奸佞群小,贪赃枉法,鱼肉百姓,将祖国的大好河山拱手送给暴秦,以换取金银珠宝 和巨额贿赂,中饱私囊,结果却甚得昏君的赏识与器重,把持国权和朝政,葬送了祖国 的前程和命运,将人民推向了灾难的深渊。如此皇天,这难道是公正无私的吗?前边交 代过,屈原初来南阳里游凤凰山上的一座“王庙”,问卜于太卜郑詹尹,受前庭两厢壁 画及其题铭的刺激和启发,就已经在仰天发问了,并着手构思《天问》这首诗。倘说那 时屈原对天地、对历史、对现实、对人生的怀疑还是隐隐约约的,那么秦将白起攻陷郢 都后,国破家亡、生灵涂炭血淋淋的现实,使得他幻想破灭,希望成灰,能够沉下心来, 冷静而客观地思考天地人间的诸多问题,大胆地怀疑,勇敢地否定,毫不留情地批判, 于是一首光辉的诗篇《天问》便应运而生了。

天问,就是屈原对于客观世界一切不可解、不合理的现象的问难,正如郭沫若所说: “是屈原把自己对于自然和历史的批判,采用问难的方式提出。”①

①引自郭沫若 《屈原赋今译》。

在中国古代,认为天意是通过人意来体现,并且对人间万事负责。人间不平是天道 不公的证明,不问天,问哪个!到了屈原生活的战国中后期,“天”这个词已经很抽象、 很概括而又很笼统,很模糊,它综合了天体、天象、天文诸蕴含在内的自然界以及自然 影响下的人事。它不仅是自然,而且是“超自然”(尽管“天”已决不仅仅是人格化的 “上帝”或“天老爷”);不仅仅是实体、存在,而且也包括天道、天意、天命,所以 《天问》也广涉人事。

先秦时代宇宙观最重要的内涵是以“人”为本位的“天人以和”思想。这就是在不 同程度上承认“天”和“天命”的存在,然而“天命”却一定要通过“人”或“人事” 来实现。屈原在《离骚》中说:“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左传》僖公五年: “皇天无亲,唯德是辅。”这意思完全一致。它并没有彻底抛弃天命论,然而却是一种 人为本位的、与“人和主义”相结合的“有限天命论”。既然天命通过人事来体现,那 么遇到困难灾厄应该责之于“人事”,而不是单纯的听天由命。“天行有常……应之以 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 不忒,则天不能祸(天的运行有一定的规律……用礼义适应自然规律就吉,不用礼义适 应自然规律就凶。能加强生产事业而又节约用度,那么天就不能使你贫困;养生既然周 备,劳动又适合时宜,那么天就不能使你困厄;依着规律去做而没有差错,那么天就不 能使你遇到什么灾祸)。”①同时,既然“天命”能够影响“人事”(尽管通过“人事” 本身来影响),那么“天命”也应该对“人事”负责;假使天行无常,天道不公,那么 百姓除了“尤人”以外,当然也可以“怨天”,人们可以怒天、责天、詈天。在《天问》 中,屈原正是要反映自己的这一基本哲学思想。有了这些了解,人们就会明确,《天问》 中为何还问了那么多神话故事、历史传说和人事兴亡的问题。

①引自荀子《天论》。

《天问》里充满了沉思和怀疑。无论是传世的或被篡改的神话传说,还是街谈巷议、 百口相传的奇事怪物,抑或传统的偏见、凝固的史观、陈腐的定论、世俗的迷信,一切 的天意——人事,屈原都经过自己那天才的大脑审查和反思,从怀疑走向批判,由省察 导出否定。这实在是了不起的勇敢和反叛,是人类思想史上带着血色和生气的曙光。

屈原精心设计了《天问》的层次结构。从总体上看是宇宙起源——天地形成——天 象变化——洪水灾难——四方异物——历史传说——历史变迁。具体说来,全诗共分两 部分,第一部分是天地山川形成之类的发问,第二部分是对自夏至周人事兴亡的发问。 先问天地开辟,再问人事兴亡,顺理成章。第一部分的基本次序是:有关混沌初开—— 有关宇宙形成——有关日月星辰——有关鲧治洪水——有关禹治洪水——有关洪水后大 地的总形势——有关大地西北的异闻传说——有关大地东南的异闻传说。它是自上而下, 从自然到社会,顺次规范。第二部分是以夏、商、周三个历史朝代为顺序,先写关于夏 后启立国至少康中兴的历史传说,中间插了一段后羿一族征服夏王朝的故事;次写关于 商朝的历史传说;后写关于周朝的历史传说,从后稷一直问到春秋战国,最后到楚。

一切想定拟就,成竹在胸,暮春一日,屈原背着女儿小媭及翁老汉等众位乡邻,独 自一人携简牍登上了玉笥山顶,以石为凳,以石为几,展简挥毫,仰天而问,边问边记, 遂成《天问》的第一部分:

元古之初,天地未开,混沌一片,如何认识,怎样考察?没有人类,没有文字,是 谁把它传述?元气氤氲浮动,弥漫无形,充满整个空间,如何识其原由?日出为昼,日 落为夜,为什么会有光明和黑暗?阴阳和元气三者结合构成了茫茫寰宇,它们谁是本源? 天高九重,工程浩大,是谁筹划,是谁创建?八根擎天柱竖在何方?大地为何向东南倾 斜?九天的边界在何处安置,用什么接连?天边有多少角落弯曲?天地在什么地方会合? 十二辰怎样划分?日月靠什么挂悬?群星为何这样罗列?红日在汤谷跃升,直至蒙汜驻 轮,自晨至昏,一天行多少路程?明月何德,竟能够死而复苏?明月何图,竟畜玉兔在 腹?惠风在何处吹拂?什么门关了天黑?什么门开了天亮?东天未明之时,太阳在何处 躲藏?鲧既然难胜治水重任,众臣为何要将他推荐?鸱龟相衔之言既然毫无根据,鲧为 何竟要相信?治水既然顺应了民心,帝尧为何要处鲧以死刑?鲧死后尸身弃于羽山,三 年不烂,为何竟能够剖腹而生禹?禹继父业治水,终于成就了大业,父子治水的原则和 方法有何不同?洪水之渊极其深邃,禹为何竟能填平?广袤的九州大地,禹是根据什么 划分?应龙怎样以尾划地,江河经过哪些地方流下?治理洪水鲧做了些什么,禹又把哪 些工作完成?共工怒触不周山,大地为何就向东南倾斜?百川东流入海,为何总注不满? 东西与南北,究竟哪个更长?南北略呈椭圆,超出东西几何?巍峨的昆仑悬圃,究竟座 落在何处?传说的九层增城,它到底有多高?昆仑山上的四方之门,谁曾从那里进出? 西北的大门敞开,什么风畅行吞吐?太阳哪有照不到的地方,烛龙照耀在何方?羲和尚 未扬鞭,若木之花何以发光?哪里的冬日如春?何处的夏日寒冷?哪里有石林?何兽会 说话?哪里有无角的虬龙,驮着黄熊在河里游泳?九头毒蛇闪电一般,在哪里倏忽往返? 长人守卫什么山?哪里有一枝九叉,开花结籽的寿麻?一蛇吞下巨象,它自身有多大? 染人手脚的黑水在何处?青鸟居住的三危山在哪里?那里的人们都长生不老,他们究竟 寿终何时?哪里有人面鱼身的鲮鱼?何处有白首、鼠足、虎爪、食人的鬿雀?羿为何要 射落九日,三足乌的羽毛散失在何方?


上一篇   下一篇 杩斿洖鐩綍 下一篇